丹京遊學記(四)雜務、導覽、博物館、戶外

DSCN1943.JPG
國家博物館維京石刻

二月六日(五)雜務

首次踏單車回校,十分暢快。今日一樣沒課,回校是辦理黃咭(yellow card)與領取學生證。憑黃咭可享免費醫療,但非處方藥物仍須自費,所以普通傷風去求醫,只可省掉診金。不知是幸運抑否,雖然三月病過一次,終自行痊癒,無緣「享用」福利。當局提醒我們離境後銷毀此咭,如此難得紀念品,我當然聽他才怪!醫生按區域人口分配,求醫者可致電預約。同時亦得到一CPR-number(公民登記號碼),類似身份證號碼,是至關緊要的身份證明,開設圖書館、銀行戶口等均須用到。本可立即在銀行開戶,我卻誤以為要等黃咭寄到才可,輾轉耽誤了個幾月,平時以香港信用卡購物,虧了些交易費。順道在本部大樓領取學生證,當然可作學校圖書證用,但最大功能是證明學生身份-往後歐遊便省一大筆錢了!

今日䨙雨霏霏,辦妥事便回宿舍歇息,晚上再回校參加迎新派對,各人須帶上本國美食赴會,所以席上琳琅滿目,以歐西小食為主,ST的星洲海南雞飯當然很有霸氣。至於我帶了甚麼?哈哈!本來也不想說,但為了增加本文趣味,而且已成往事,就說了吧-價值三十五克朗的唐餐外賣咕嚕肉飯~最後好像吃得完,嘿!這回想不認中國人也不行了。香港的甚麼西多士、咖喱魚蛋太難弄,事後回想倒有點後悔,買叉雞飯會否有誠意些?

二月七日(六)導覽

朝十一點到市政廳外準備參加ESN(歐洲學生網絡)的免費城市導遊,頗多同學出席。可是「說好了的」導遊卻遲遲不見,我率先轉隊,加入所有遊客均可參加的免費導賞團,I和奧地利女生V都來了。長得頗似後生譚詠麟的導遊說了很多,在此暫不一一覆述,以後提到哪一景點時再補充吧。導賞團完了,我們一行三人到學生屋小敘,我花了頗多時間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體、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粵普語正簡字之別。一向拙於言詞,難得她也有點耐性,盼她明白。無奈香港沒有獨立主權,外人未必在意區分。盡量努力吧。

二月八日(日)博物館

是日放晴,冰雪消融,宿舍外大草坪換上綠裝,是和煦一點,但我仍眷戀那迷人的雪景。隨同學參觀逢周日免費入場的新嘉士伯美術館。美術館座落安徒生大街,毗鄰Tivoli遊樂場、火車站、市政廳等。顧名思義,美術館與嘉士伯啤酒廠有關,酒廠創辦人之子、第二任掌舵人Carl Jacobsen鍾愛藝術收藏,以雕像為主,也有好些埃及近東文物,一八八八年將收藏捐贈丹京。中央大廳模仿熱帶溫室而建,意念與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站同出一轍。復略行了國家博物館,他周一以外每日免費開放,不必急看。展覽以時序布置,是日看了遠古部分。

DSCN1652
管風琴教堂

二月九日(一)戶外

依然是大晴日。既然買了單車,便多去室外景點。首先由宿舍踏十五分鐘到了市北的管風琴教堂(Grundtvig’s Church)。它長得真像一座管風琴,故歸類為表現主義(expressionist)建築。入內則一目了然,僅有幾件裝飾如管風琴、模型船,連十字架都沒有,遊人則只得我一個。挑高的哥德式柱樑撐起了一個偌大靜謐的空間,盡處神壇位置也留白了,由外面射進的陽光填補,一切看着都很純淨、柔和。整座教堂質樸而寬宏,莫非是建築師對當代宗教的理解和期望?我想,梵帝岡、翡冷翠、巴黎等地熙來攘往、畫棟雕梁的大教堂,將聖經人物故事盡情展現,本身儼然一座大博物館,固然看得人心花怒放、目不暇給,但真正令我念念不忘的教堂,似乎就是這間。我想信仰貴乎靜,非寧靜無以明志是謂也。只是今日難得天朗氣清,寧願踏單車周遊,否則在這裏坐個兩時三刻默禱冥想,也是不錯的消遣。

繼續單車周遊,途經幼稚園,看着比香港很多中學都大很多。在北歐,丹麥算是人煙稠密,國土為香港四十倍大,人口為五百萬,其中二百萬住在首都一帶。

一口氣踩到市南的腓特烈堡宮公園(Frederiksberg Slot)。金黃色的巴洛克行宮座落在青蒽的山丘上,原為王室夏宮,今作王家丹麥軍官學校。無緣進入宮院,外面廣大的英式公園反更令我著迷。丹麥的公園大抵如此置身鬧市宛如在郊外,歐人以自然舒適的生活環境,而非屏風石屎森林為貴,此等思想之高下,自然見於都市規劃。園外搭建了小小的溜冰場,時薄雪尚未完全消融,所以臨時場地與四周渾然一體。公園毗鄰丹京動物園。我這窮書生為昂貴門票拒諸門外,好在丹麥社會重平等,不入場的也可看園外的大象。

然後到了一座墓園。港人不幸,百年歸老後仍是住高樓大廈,斗大的龕位索費動輒十萬。密集的靈位顯得陰森,感覺悲涼,這實在是生和死在大城市的無奈。至於外國的墓園,固然不是歡樂的場地,但景觀布局與一般公園並無二致,事死如生。遊人自由往來毫無隔礙,情侶流連其中也無忌諱。我想,中國人看生死陰陽界太凝重了,又要搭金銀橋破地獄弄一大堆法事甚麼的。先人今人之間,不過隔了一層土或一重板,差了一點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