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京遊學記(卅六)歸程

七月八日(三)臨別

通宵候機,殊不好受。回想交流以來首趟不甚成功的歐遊往漢諾威亦係徹夜難眠,竟然首尾呼應。北國太陽早起,晨光照耀,方便我卸下無謂行裝以適行李限制。毫不猶豫將一大袋污糟舊衣塞入垃圾筒,騰出行李袋空間帶上所有手信,剛剛拉得上鏈。網云挪威航空機上有免費無線上網,果然不虛,惟網速特慢,不如回宿舍上個夠。

DSCN8969

丹京是我在歐洲的家,不費吹灰之力帶S安頓宿舍,美國室友已於一星期前退宿回國,他將自己的床位拾得尚算整潔,可供S容身,至於清理廁廚共用部份……就是餘下兩日我的工作了。

略作梳洗,便帶上愛沙尼亞朱古力手信,步往市北EDP會計師樓找尼古拉和米小敘。作為丹京大學buddy,他們真是無可挑剔,先於二月收留我在丹京大學「人氣宿舍」Tietgenkollegiet(見第一篇啟程篇),後邀請我進入會計師樓飯堂免費用膳。恰巧他們的女上司也同枱食飯,我便寒暄幾句。辦公室頗有北歐氣派,四顧開揚,風景怡人,有水池草坪足以舒目,整體氣氛不似在香港般緊張侷促。尼古拉說當日下午他便會啟程丹麥日德蘭半島鄉鎮做義工,然後會在倫敦一間律師樓任事,我深慶返來得及時,得以好好道別。

 

我和丹京的緣份也未盡。本擬回宿休息和執拾,忽接S「求救」訊息,遂往丹麥建築中心(見第廿二篇客至篇)接應。反正出了城,我便作她的導遊,卻也走訪了兩個未曾踏足的景點:Christiania實驗區附近的救主堂(Vor Frelsers Kirke),以酒鑽形尖頂和螺旋樓梯聞名,天氣好的話可以爬上塔頂俯瞰丹京,教堂的鐘樂器亦係北歐最大;樂高店(LEGO)就不須多介紹了,如果像我見丹麥比隆市樂高天地(Legoland)票價高昂而卻步,倒可來丹京步行街這間樂高店望梅止渴,有丹京新港等地模型,極能勾起回憶。儘管丹京留學生涯多麼刻骨銘心,還是只能與S略述皮毛,指點日常到訪的超市、課室、銀行、公園,努力拼湊滿腦的記憶碎片。最後,我們回到宿舍煮晚餐,利用剩餘物資再買點新鮮蔬菜,弄個茄汁菠菜腸仔飯,效果出奇地好!

七月九日(四)收拾

雷雨連天,S亦無意外出,安坐床上觀看打掃表演。自午一點始一直刷拭灑掃,整日不輟,小小斗室竟至凌晨二時才初步完成清理!室友走得快好世界,餘下廚廁公用部分清潔尤煩,油煙漬和地磚罅隙塵垢極之頑固。事多而食少,午餐只是簡單吃Rugbrød配罐頭咖喱魚。《丹京遊學記》好像從未介紹Rugbrød此一丹麥國食,而中文維基百科亦無此條,姑譯「丹麥黑麥包」。

丹麥黑麥包通常以條狀出售,類似嘉頓方包般,通常已經切好片,但我在挪威超市也見過未切片的麥包,顧客可自行使用切片機。黑麥包呈棕黑色,表裏都會摻些葵花籽和南瓜籽之類增添營養和咬口。香港的麵包飽含空氣,咬下去會有陣風吹出來,丹麥黑麥包則真材實料,有些廠家甚至會以啤酒代水保持麥味。根據多月三餐經驗,這黑麥包伴罐頭凍醃魚來食風味極佳,通常吃三四片便能飽腹,多吃了也無妨,它富含纖維而絕少油糖,比白麵包健康。

勇於嘗試往往帶來驚喜。回想二月到埗,冒風霜走入Tietgenkollegiet,米為我弄了一杯熱茶和兩塊黑麥包,不啻乎雪中送熱湯,那杯熱茶飲得歡喜,那塊黑麥包……初嚐太不對口味,說它是麥片它不是,說它是麵包亦不是,總言之與香港常見的鬆軟白麵包(現在我反倒嫌棄之)大異,故僅小嚼幾啖,為免尷尬,將食剩部分用紙巾包好訛稱遲些才吃,然後與米和她的宿友嘻哈一番,那塊可憐的黑麥包也就無聲無色地走入垃圾桶。

可是丹麥沒有放棄向我推廣這國食。為自理三餐,早早便養成每日逛超級市場的習慣,加上課業不算繁重,往往貨比三家,甚至跨區購物,不難發現,即將過期的麵包總會割價促銷,白麵包往往半價出售,而黑麥包更會劈價三分之二。有日白麵包正價待沽而黑麥包三折發售,終抵不住特價引誘,買了一袋一公斤裝,回宿吃了一塊,口味比在Tietgenkollegiet初嚐者更怪,或係品質較次之故,可又不欲做「大嘥鬼」,如是者吃下一塊又一塊,細細咀嚼,除卻一入口的微酸,好像有點麥香滲出,顆麥粒籽也很有嚼頭,吃了四塊便覺飽足,深覺實惠。然後有日罐頭醃魚也做特價,將之伴黑麥包來吃,味美無窮,不能自拔,竟一日三餐食此味而不厭者!料想他朝重返丹京,也不會附庸付一千大圓去Nova食那麼幾碟小菜,不如去超級市場買這兩味,或許加個生菜和一支果味梳打水(亦留學丹京時常飲者),在玫瑰宮花園或大眾公園(Faelledparken)席地而餐,豈不快哉!

驟雨初歇,和S在樓下超市買點黃芽白,加上剩餘物資,弄出一味黃芽白煙肉腸仔飯。這頓在丹京的最後晚餐,論味道論回憶,均係無可挑剔。

食過飽飯,天色轉佳,我們一同在大眾公園散步,徐徐行到環城河,隔岸燈火觸手可及,可是幾月時光匆匆,無計留住,再入市區徒增不捨,毋寧輕輕道別,回首歸去。是晚,重雲欲墜,風氣蕭索,遙想家事,憂悒罔極。

七月十日(五)歸程

 

我沒有時間自陷於思緒,距清理退宿只餘幾小時。清晨二時許才初步完成灑掃,已盡人事,有些污漬積重難返,殊難根除,須待專人清理,任憑丹京大學房委會剋扣按金吧(最後房委會剋扣四百四十克朗)。執拾行李猶如整理記憶,此前多番外遊,有短至四五日,有長至一月餘(即東歐畢業旅行),因廉航行李限制,只帶上必要物品;今番回港不知何日重臨,行李篋再大也裝不下全部回憶,亦只能帶走貴重物品:糧油雜貨免問,都搬到宿舍公共飯廳待有緣人取用;衫褲能丟便丟,僅帶回厚風褸、保暖褲;電腦、電飯煲、外置硬碟(貯存相片)等電器;各地手信、郵票、小冊子;重要文件若丹京大學交流生手冊、北歐銀行帳單……盡量塞入行李袋篋,還因而弄傷手指,多得S幫忙將大小物件重新鋪排,纔合得上。

清早與S撤出,最後一次鎖上房門,離開拖城街宿舍-我在丹麥的家。最後一次乘「神車」1A號巴士往王港(Kongens Have)地鐵站。最早稱之「神車」者應是三月來訪的D,倒也貼切,事關巴士在宿舍附近有站,駛經市區眾多景點和地鐵站,亦可轉乘地鐵往機場。今次海外交流,讀書少,旅遊多,不知多少次上Rejseplanen網查閱車次,拖着行李星夜等候「神車」出機場,又多少次完成一趟旅程拖着疲累身軀乘「神車」回宿癱睡。

DSCN9005
丹京大學房委會

可是這日出機場前還有個地方要去-乘地鐵往腓特烈山(Frederiksberg)站丹京大學房委會交還宿舍門匙,不期然又記起抵埗丹京翌日,米攜我來領門匙,道旁的老麥和外匯銀行(Forex)依舊,又將迎來多少世界各地遊子?S將繼續留在丹京多一日,這晚會住在火車總站旁的廉價(北歐的所謂廉價)旅館,稍後轉往波蘭與重啟歐遊的T(見《東歐畢業旅行》立陶宛篇)會合。就此道別。

無人駕駛的地鐵車卡駛過熟悉的車站,可是市中心國王新廣場站(Kongens Nytorv)和機場(Kobenhavns Lufthavn)之間的車站我是從未踏足的,例如機場之前的Kastrup站副名「藍星」(Den Blå Planet),到底有何奧妙?到了機場,最後一次將「八達通」(Rejsekort)亮於出閘機(check ud)前,還剩四十幾克朗,於是往地鐵票務中心退咭,餘額撥入北歐銀行扣款咭,即在香港也用得到。拖曳輜重,蹣跚走到登機櫃位,果然,行李超重達五公斤,職員冷峻地拋下一句「this will cost you」。他可知道可棄者已然盡棄,這廿八公斤物事都是再三揀擇,或係貴重,或有以贈人,或有特殊紀念意義的。身為常客,丹京機場於我彷如客廳一般親切,當然,丹京於我是家,我於丹京則只是客。雙腳離地一刻,潸然淚下,一來感念幾月浪漫遊學生涯,二來憂懼於家中即將遭逢的巨變……

預告:下篇為丹京遊學記終極篇,將總結幾月以來得失。

東歐畢業旅行(十四)芬京

DSCN8887
芬京赫爾辛基(Helsinki)

七月七日(二)塔林-芬京

東歐畢業旅行最後一日,我們經塔林客運港口(Vanasadam)乘船橫越波羅的海到芬京赫爾辛基。我們看到港口四處有「50」字樣,原來這一日正正是芬京-塔林航線開辦五十周年!芬京和塔林隔海相望,往來交通自然不止五十年,可是兩京之間航線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戰後東西方陣營劍拔弩張,航線延至一九六五年七月七日復辦。冷戰結束後,愛沙尼亞已成芬蘭人頭號旅遊地點,兩京之間旅客穿梭日益頻繁,航線乘客每年逾百萬人次,須知芬蘭和愛沙尼亞人口分別是五百五十萬和一百三十萬。

從前在香港以為乘客上船只有乖乖坐着或憑欄看海,較豪華的船或有電視和士多,孰知波羅的海輪船大如遊輪,可以人車並載,船上更有百貨公司、自助餐廳、吧座、舞池……兩小時船程,花港幣二百多元,若是細意探索,真是忙不過來。此誠今次歐遊一大長知識之體驗。可是《丹京遊學記》系列的忠實讀者應知道我橫渡波羅的海幾次,在此等豪華渡輪可謂賓至如歸,況且旅行多日,衝勁不似最初,還是坐在吧廳看樂隊演唱算了,順便也到船上資訊服務台請職員代印機票,分文不收。

DSCN8865芬蘭的官方語言是芬蘭語和瑞典語,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Helsingfors)是今次歐遊踏足的第三個「赫爾辛」,前兩個是《丹京遊學記》第十八篇雙城記所述丹麥赫爾辛俄和瑞典赫爾辛堡,「赫爾辛」意謂樽頸,描述地形。芬京景點一日可大致行完,惟以其交通便利,可以乘船來往俄國聖彼得堡、瑞典斯京愛沙尼亞塔林者,遊客紛至沓來。瑞典在十六世紀中葉開始營建芬京,但往後一直冷落之,使之較諸其他波羅的海商港形同鄉間小鎮,直至一七四八年修建斯韋堡(Sveaborg)海防工事對抗沙俄才稍加重視。一八O九年俄國擊敗瑞典奪得芬蘭,為疏遠瑞典勢力和便於統治,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將芬京由今日芬蘭第二大城圖爾庫遷往赫爾辛基。此後芬京以俄國新古典主義樣式營造,略似縮細版聖彼得堡。

DSCN8955
芬京火車總站(Helsingin päärautatieasema/Helsingfors centralstation)

渡輪駛達芬京西碼頭,我們步往火車總站以六歐元合租一大貯物格擺放行李。芬京火車總站是芬蘭最熙來攘往的建築物,每日乘客約二十萬人。車站以芬蘭浪漫民族主義樣式營造,用料是橘色芬蘭花崗岩,大門有鐘樓和兩對手捧大燈的雕塑,曾獲英國廣播公司選為全球最美車站之一。

我在車站附近郵局寄明信片和集郵,T託尋的銅製姆明鎖匙扣則不獲,同行的S就買了姆明紀念郵票連郵戳首日封。我不看姆明(Muumi/Mumintroll),只知其為一隻貌似河馬的肥白卡通人物,難怪港譯「小肥肥一族」。姆明精靈家族居於芬蘭森林中的姆明谷,姆明們「吃飽了沒事幹」,四出探險,遭遇千奇百怪。我想若是選芬蘭代表事物,百「跌」不撓的諾基亞是第一名,姆明緊隨其後,芬蘭浴算第三名吧。

DSCN8824
主教座堂(Helsingin tuomiokirkko/Helsingfors domkyrka)

芬京第一大地標主教座堂位處芬京政治、宗教和文教中樞參議院廣場(Senaatintori/Senatstorget),左右分設總理府(Valtioneuvoston linna/Statsrådsborgen)和芬京大學(Helsingin yliopisto/Helsingfors universitet)總部。大教堂新古典主義風格,平面為對稱的希臘十字形,有一綠色圓頂,外牆刷白,由於形象鮮明,有些人會稱芬京「白都」。教堂座落高臺,增添氣勢,至於內部裝潢則很簡單,猶遜哥本哈根教堂。

七月盛夏時節,塔林雲雨窮追不捨,體感頗覺陰寒,還是去些熱鬧處吧。海邊集市廣場(Kauppatori/Salutorget)有檔攤售賣熱葷,吸引中國遊客一擁而上,大聲叫買。集市廣場有船開往芬蘭堡,我們見天色不佳,暫且留在市區觀望,先遊覽其他景點如舊市集(vanha kauppahalli)。S似乎做了點功課,知道這裏有檔賣三文魚湯,但我們遍尋不獲,疑是生意太好,賺夠收工,明天請早。而明天我們已返回丹京了。

DSCN8944
芬蘭堡(Suomenlinna/Sveaborg)

走着走着,天色略為好轉,山長水遠來到,決定前往芬蘭堡,在集市廣場碼頭買芬蘭堡十二小時票(售五歐元)即可無限次來回,當然大部份遊客只會來回一次。瑞典斯京和芬京都傍海,外有群島星羅棋佈屏障,瑞典人在此修築工事抵禦沙俄,可惜依然不敵,須割讓芬蘭。如今芬蘭堡以旅遊業為主,軍事用途則有芬蘭海軍學院。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俱成往事,可是普京治下俄羅斯又有擴張態勢,使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尤其芬蘭瑞典大為警惕,雙方陣營提升國防,加強演練,不知俄國與西方對立局面可會有終結?

北國晝長,晚十點回到芬京猶然天色明亮,但是時光依然流逝不輟,為期一月的巴爾幹、北德、波羅的海走馬行程終告落幕。我們在火車總站領回行李,乘通勤列車北上Avianon站再轉乘穿梭巴士入機場。機場設挪威航空機票打印機,原來憑訂票編號即可打印機票,則今早不必特別張羅了。飛機翌日八點才起飛,為節省宿費,我們坐在一間打烊已久的小食店看午夜餘暉熄滅,時談天時瞌睡。

《東歐畢業旅行》系列完成。交流生涯尾聲,飛回丹京至返港一段,將接續原來《丹京遊學記》系列,請繼續支持!

東歐畢業旅行(十三)愛沙尼亞

estonia-flag.jpg
(網圖)愛沙尼亞旗

七月五日(日)里加-塔林

里加至塔林車程五小時,說長又不用過夜,說短又耗去半日,況且日光高照,難以入眠,又拉脫維亞境內公路維修甚繁,時有間阻,令人心浮氣躁。

DSCN8711
名副其實的「塔林」

波羅的海三國都城當中,很多香港人(尤其女士)最愛塔林,愛其中古北歐風情也。塔林(Tallinn)在愛沙尼亞語解「丹麥人之城」,講的是一二一九年丹麥王國佔領這座波羅的海港口,十四世紀日耳曼漢薩同盟購得該城,廣建城牆堡壘,舊城豎起近百座瞭望塔,倒成了名副其實的「塔林」。一七一O年起,愛沙尼亞便落入俄羅斯手中,僅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短暫獨立,直至一九九一年才脫離蘇聯建國。即使來去匆匆如我的遊客,想亦不難感受到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先進富裕的,該國是北約、歐盟和歐元區成員,且與北歐各國關係密切,從市容亦可見該國已擺脫俄羅斯桎梏而蓬勃發展。愛沙尼亞這個科技強國未必為多數港人所聞,但是我這香港窮學生得益於該國實多-幾乎取代長途電話的Skype即愛沙尼亞人之發明,只要付一點點錢,就可以用互聯網打通香港親友的電話。

DSCN8540
沙俄離宮公園(Kadrioru loss)

由於車程耗時,到埗已過晌午,旅館擱下行李,便緩步往市東兩公里處的沙俄離宮公園和國立美術館處略遊,便返回舊城,舊城有幾棟北歐式教堂尖塔,乍看市容想起瑞典維斯比

七月六日(一)塔林

我們參加正午免費導賞團,略遊聯合國世界遺產塔林舊城兩部-座堂山(Tompeea)是塔林乃至愛沙尼亞的政治中樞,建有國會、政府大樓、大使館等;下城區是塔林的商業中樞,中古時係漢薩同盟一員,主要地標有市政廳、聖奧拉夫教堂(曾係世上最高建築)、城牆與大大小小的瞭望塔。

為何此地叫「丹麥人之城」呢?據說一二一九年,丹麥十字軍攻打座堂山城堡(Toompea loss),戰況膠著,忽然一面白十字紅旗從天而降,丹軍如有神助得勝,遂將該旗定為國旗,沿用至今,並號稱世上最古國旗,白田評曰:信不信由你。座堂山城堡最高處是赫爾曼塔(Pikk Hermann),塔頂插着誰的旗,誰就統治愛沙尼亞,如今飄舞塔頂的自然是愛沙尼亞的藍黑白三色旗。我認為這是世上最美麗的國旗,因為它的設計意念是藍天枯樹白雪地,極富北國風情。

DSCN8681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ksander Nevski katedraal)

一九九一年前,赫爾曼塔頂長期掛上沙俄和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旗,如今愛沙尼亞已經易幟多年,但座堂山上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仍龐然而立。這座東正教堂與保京蘇菲婭者同出一轍,皆象徵俄羅斯帝國統治,甚為愛沙尼亞人所憎,但出於保護文物考慮只能維護之。塔林的俄羅斯象徵還有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葉利欽紀念碑,乃當地藝術家感念其促成蘇聯解體與愛沙尼亞和平獨立。

DSCN8811
塔林市政廳(Tallinna raekoda)

導賞團在市府廣場(Raekoja plats)解散。塔林比起維紐斯和里加均顯得袖珍一些,彷彿所有景點都在市府廣場附近。塔林市政廳初建於一三二二年,是北歐最古老的市政廳,亦係唯一以哥德式營造者。或因毗鄰芬蘭,愛沙尼亞的物價亦稍貼近北歐,但在塔林舊城還能嘗到不少價廉物美的地道小食,例如煙燻芝士煙肉餡餅約售五歐元,值得一試,我們嫌餡餅不飽,再到旅館樓下EAT吃各式煎餃,餡料有薯蓉、菜肉和火雞多款。這裏沒有打錯字,舖頭名就是EAT。接着隨便逛街,趁歐遊接近尾聲,在Kalev朱古力店捎帶點手信回丹京贈尼古拉和米,所幸返港之前尚能再見一面。

向晚濃雲翻覆,細雨霖鈴,偌大的死灰色混凝土建築連拿考(Linnahall)更顯陰沉。一九八O年莫斯科奧運風帆賽事在傍海的塔林舉行,蘇聯當局興建了大量體育娛樂設施,包括列寧文化體育宮,即連拿考。

東歐畢業旅行(十二)拉脫維亞

latvia_grunge_flag_by_think0.jpg
(網圖)拉脫維亞旗

七月三日(五)里加

乘Eurolines巴士離開考納斯。立陶宛與拉脫維亞同屬歐盟和神根區,但過境時有關員上車查看護照。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īga)是波羅的海三國的第一大城,由其車站宏大、馬路寬敞,可知一二。里加可粗分為四部分:-

  1. 中央舊城區:日耳曼式中古建築鱗次櫛比,保存完整,屬古城主體;
  2. 東北部城區:新藝術(Art Nouveau)建築蔚然成風,舉世無出其右,與舊城同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3. 中央市集一帶:有火車總站、跨國巴士總站、大型商場、戲院、酒店、中央郵局等,樓廈恢宏,街道明淨,人氣最盛,最富現代氣息;
  4. 南部城區:俄化痕跡較著,民居較為窮困凋敝,一些廢棄廠房成為年輕藝術家的基地。

里加的中古建築是日耳曼式,即近乎德國各地常見者,乃因為里加最初是由十二世紀日耳曼人奠基的商埠,隨後加入漢薩同盟,貿易地位更形牢固,至於現代,里加亦是波羅的海國家的航運要津,駸駸然成為東歐一大旅遊重鎮。於是,熱心人經營的免費導賞團林林總總,主題各異,而我初入貴境,還是走最普通的路線。纔將行李抬上位於「唐樓」三樓的旅舍,正午便往聖彼得教堂(Rīgas Svētā Pētera baznīca)集合。聖彼得教堂比里加大教堂(Doma baznīca)還好認,名氣亦更大,於一二O九年始建,據說是戰前全歐最高木製建築,鐘樓加裝升降機,便利遊人俯瞰舊城。當然,登塔觀光需費六歐元,免費導賞團不包,我的窮遊亦不會有。

DSCN8292
拉脫維亞科學院(Zinātņu akadēmija)

鴨仔團浩浩蕩蕩穿過熱鬧的中央市集,到俄化的南城區,全國第二高樓-拉脫維亞科學院(Zinātņu akadēmija)-與波蘭華沙北京樓莫斯科七姊妹樓同出一轍。大樓建於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六年,原作集體農民(俄文謂колхоз)旅館,是蘇聯送給拉脫維亞人的「禮物」,當地人稱之「史太林生日蛋糕」或「克里姆林宮」,則其愛惡可知。區內也有些德國教堂和猶太會堂殘址,可知戰前的里加是個多民族熔爐。

在火車總站稍事休息後,大隊出發向自由大道(Brīvības bulvāris)的自由紀念碑(Brīvības piemineklis)。紀念碑是為紀念該國獨立戰爭中陣亡將士興建,一九三五年落成,上面刻有拉脫維亞傳統歷史文化符號。蘇聯當局自然不會喜歡這座象徵拉脫維亞獨立的地標,但神奇地也沒有將它拆除。一九八七年,約五千人聚集紀念碑前悼念蘇聯政權下的受害者,引起拉脫維亞獨立風潮,而該國三年後重新獨立。

DSCN8305
拉脫維亞歷史博物館(Latvijas Nacionālais vēstures muzejs)

導賞團在自由紀念碑解散,我參觀了附近的拉脫維亞歷史博物館(Latvijas Nacionālais vēstures muzejs)。博物館原址里加城堡(Rīgas pils)幾年前遭祝融,正在復修,博物館暫棲現址,料二O一八年遷回。或因是臨時館址,且原本用作拉脫維亞大學史哲學院的這座教學樓狹小,博物館展覽不很完備,每個主題均點到即止,更甚者很多展品只有拉脫維亞文介紹,故建議讀者待博物館重返原址才參觀不遲。順帶一提,世上多數大學以城市命名,而拉脫維亞大學(Latvijas Universitāte)以國家命名倒屬特例,這間大學成立於一九一九年,是該國頭等學府,在波羅的海三國之中排名第四,國際排名則在第七百位左右。

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都曾受俄羅斯長期統治,兩國首都都有一座巨大的東正教堂。里加的基督降世教堂(Kristus Piedzimšanas pareizticīgo katedrāle)建於十九世紀後期,當時是沙俄波羅的海省份(Прибалтийские губернии)中最大的東正教堂。蘇俄取沙俄而代之,這個無神論國家不失幽默地將教堂改成天象儀,料想望遠鏡可裝在圓頂上。一九九一年教堂回復舊用。

DSCN8319
新藝術建築內部

里加舊城固然古色古香,教人留連,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舊城外東北方的亞伯特街(Alberta iela)。街道名稱的「亞伯特」是相傳在一二O一年建城的亞伯特主教,可是亞伯特街兩側卻盡是新藝術建築。「新藝術」是相對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的「舊藝術」而言,二十世紀初開始流行,是一種建築及裝飾風格,崇尚取法自然,常用波浪形曲線,將廊柱修飾成莖葉枝幹,喜用花卉、火焰、貝殼等自然物事模樣裝飾,又不如洛可可般繁雜。此風格影響全歐,而亞伯特街的新藝術建築密集而變化多端,為佼佼者。以前曾去過法國巴黎和德國柏林的裝飾藝術博物館(Kunstgewerbemuseum Berlin),甚愛新藝術作品之線條流麗簡潔,故不吝花四歐元(正價六歐)參觀里加新藝術博物館,博物館袖珍玲瓏,很快便能走完,當日遊人不多,我便多行幾圈感受氣氛。

 

 

黃昏時份回旅館,小心翼翼向一位女子打招呼,正是香港來的S。她和立陶宛篇提及的T在冰島相識,本擬相約作三人行,惟T的遭遇已經交代,現在S會和我同遊拉脫維亞至返回丹京一段,我返港後,S會南下和T繼續中歐行程。S比我大一點,言談間知道她也頗多獨自出遊。夜幕低垂,我們也不坐失舊城美景,四出拍照,舊城中心的「黑頭屋」(Melngalvju nams)華燈初上。

七月四日(六)里加

DSCN8362
中央市集(Rīgas Centrāltirgus)

晨光才照里加,中央市集(Rīgas Centrāltirgus)商販已經勤懇開檔。昨日導賞團匆匆走過,今朝充當S的嚮導,順道張羅些地道菓品。中央市集由五座體量龐大的拱形建築組成,由此不難想像它是由飛機庫改建而成,一九三O年開幕,是全歐最大室內市集,有逾三千檔攤,主要販賣海鮮。同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央市集與舊城都難免現代商業蠶食,如今市集內也開了連鎖超級市場,佔地頗廣,故市府正著力抑制大財團進駐,力求保存市集的獨特價值。里加是波羅的海三國第一大城,商貿發達,市集早已不敷應用,場內租金節節上升,很多蔬果檔攤開在市集外空地,熱鬧不輸戶內,我們便買了些草苺(每公斤一歐半)當零食。

與S初識,尚未請教她的喜好,但既然昨日已經行遍戶外的里加舊城,今日未經商量便一起往兩間免費歷史博物館。拉脫維亞淪陷時期博物館(Latvijas Okupācijas muzejs)一九九三年開幕,講述二十世紀兩大殘暴政權蘇聯和納粹德國的壓迫,其中德國佔領為時約三年,蘇聯統治則長達半世紀,到訪外國政要經常來憑弔拉國極權受難者。另一間一九九一年巷戰博物館( gada barikāžu dalībnieka piemiņas zīme),紀念當年蘇聯坦克入城鎮壓獨立運動,拉脫維亞人捨命群起抵抗的事跡,博物館很小,所述事跡亦較為陌生,我們只看了一會。

食過便飯,我依然自把自為,將S帶往各大博物館。國立美術館門票太貴,沒有進去,改而參觀座落在火藥塔(Pulvertornis)的拉脫維亞軍事博物館(Latvijas Kara muzejs)。該館在一九二一年已經開幕,一九四一年蘇聯入侵拉脫維亞時遭徵用而閉館,戰後蘇聯當局在館址開辦「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革命博物館」,一九九O年拉脫維亞政府重設軍事博物館。火藥塔十分高大,各層展廳按時序講述拉脫維亞古今戰事和武備,由於香港學校不曾教過東歐(遑論波羅的海三國)史,連我也看得很吃力,故此我決定「放走」S,推薦她往亞伯特街等地,而我則繼續參觀。

里加兩日遊完成,我們在Rimi超市買點意粉、茄汁和雞蛋弄個簡便晚餐作結。返港始悉拉脫維亞有一瓏玳宮(Rundāle),人稱該國之凡爾賽宮,這次未克參觀,可知遊覽一國不應侷限於其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