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不如遊歐(四)補遺

前往 Medium.com 檢視

柏林-勃蘭登堡門

四月六日(六)柏林一日票

本擬這一日前往北愛爾蘭,可是壞人航空翌日十時許有直飛首府貝爾法斯特航班,時間和價錢都極好,便多留柏林一日,如今看來是正確不過。市內已經看夠,波茨坦亦在四年前去過,這日仍買了柏林ABC一日票(Tageskarte)(7,70€),務將柏林周邊的歷史景點一網打盡。

前往 Medium.com 檢視

柏林公共交通極度發達,城市交通主要分成ABC三個收費區-A區就是環狀線(Ringbahn)以內的城區,勃蘭登堡門、亞歷山大廣場等絕大部分景點都包含在內;B區有稍遠的Tegel國際機場和萬湖;C區已溢出柏林市,擴及勃蘭登堡州的波茨坦、薩克森村(Sachsenhausen)集中營和Schönefeld國際機場。由於這日要看集中營,且AB一日票也要七歐元,所以ABC一日票是最適合的。一票在手,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區域快車(RE)、區域列車(RB)、城市通勤列車(S-Bahn)、地鐵(U-Bahn)、巴士都可乘搭。

柏林-Anhalter Bahnhof遺址

昨晚天黑看不清楚,這天早上在旅館附近見到一座磚造拱門殘跡,又不似教堂,事後翻查資料始知是座火車站遺址。旅館最近的車站是Anhalter Bahnhof,曾經是柏林最大火車站,通往德國南部各邦的城際列車,甚至往奧地利、捷克、瑞士的國際列車都是由這座柏林的「南大門」開出。這座交通要樞當然避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更甚者柏林東西分隔,交通形勢大變,車站武功已廢,最後遭到拆毀,現址變成足球場和空地,徒留正門一小段作為記認,所謂滄海桑田,莫過於是。

柏林-聯邦財政部(Bundesministerium der Finanzen)

前述納粹建築在柏林已經所剩無幾,惡名昭彰的蓋世太保總部已改作政治恐怖館(Topographie des Terrors),講述納粹殘暴統治,館址保留了一小段柏林圍牆,呼應不遠處的查理崗哨(Checkpoint Charlie)。隔一條街的聯邦財政部(Bundesministerium der Finanzen)大樓在一九三六年建成,時為全歐最大的辦公大樓,足以容納四千人辦公,使用這棟大樓的不是別人,就是帝國元帥戈林領導的帝國航空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這座罪惡淵藪竟然逃過轟炸和去納粹化,戰後為東德政府內閣所用,兩德統一後作今用,可以說某程度上仍影響歐洲命運。


柏林-區域火車(RB)

乘S-Bahn轉區域列車至奧拉寧堡(Oranienburg),這座勃蘭登堡州小鎮鎮上巴士兩小時一班,還是徒步二十分鐘前往薩克森村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 Sachsenhausen)罷了。這座集中營於一九三六年落成,竟是納粹當局用來向外國展示其寬大民族政策的「示範單位」,當然後來隨戰局推演,集中營原形畢露,初用於關押政治犯,後來也成為猶太人送往東歐滅絕營的中轉站,戰後一度被蘇聯用作內務人民委員會特別營,用以拘禁反對蘇維埃的「人民公敵」。歷史學家普遍相信,集中營的三萬名死者中有一位紅軍俘虜雅各夫・朱加什維尼(Яков Джугашвили),其父約瑟夫・史太林(Иосиф Сталин)拒絕納粹提出的戰俘交換,朱加什維尼最終死於守衛槍下。


柏林薩克森村集中營-"Arbeit Macht Frei"口號後來亦見於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

集中營經歷納粹和蘇維埃時期,如今遺存不多,大部分營房只剩下地基供人憑弔,近年當局根據生還者口述和歷史檔案,重建了一些當時的設施,例如廚房、廁所、人體實驗室等。有一位朋友說五年前隆冬到訪,寒風凜烈,氣氛肅殺,似可感受到集中營囚犯衣不蔽體、食不飽腹的淒悲。這一日風清氣爽,極宜郊遊,但是國內外的小童訪客都十分安靜聽他們的導遊講解上世紀戰爭的慘烈。


柏林薩克森村集中營

即使計上轉車時間,區域列車都比S-Bahn快一點,可是坐S1線到下一個目的地能夠「由頭坐到尾」,為我這個鐵路迷帶來難以抗拒的快感(每朝乘坐全條荃灣綫往中環返工除外)。S1綫從奧拉寧堡出發,取道普魯士北方鐵路南下,沿柏林南北隧道穿過柏林市區,再駁上萬湖鐵路到達萬湖(Wannsee),全程逾五十公里,共三十五個車站,需時七十九分鐘。乘坐火車的好處是,窗外景物不斷變換,一個幾鐘的車程好快過去。


柏林-「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場地

萬湖火車站外人頭湧湧,宛如假日的西貢碼頭巴士總站,很多人一家大細到這裏轉乘不同路線的巴士到海邊郊遊,但我的目的地依然是沉重的所謂「暗黑景點」。一九四二年一月,納粹軍警高層在萬湖邊的一間別墅召開「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黨衛隊總管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宣布實施「猶太問題終極方案」(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將歐洲各地猶太人送往波蘭屠殺。這座優雅的別墅如今闢作博物館,解釋德國反猶太主義如何興起,並在納粹時期登峰造極。


柏林-盟軍博物館(Alliertenmuseum)

剛才兩個景點都是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的歷史事件,接着幾個景點就是關於世界大戰結束和冷戰。盟軍博物館(Alliertenmuseum)座落在冷戰時西柏林的美國佔領區,前身是駐德美軍的戲院,在柏林封鎖(Berlin Blockade)五十周年的一九九八年開幕。不難想像,博物館的主題是冷戰時期美英法三國盟軍在柏林的活動,有些史料頗為有趣,例如冷戰初期,美國空軍有所謂「勳章速成攻略」,只要飛越柏林、中國、朝鮮等地,就能保證在廿四小時內連奪多枚勳章,假如飛機沒有被打落的話。駐德盟軍如何排解軍旅苦悶,以及如何舉辦開放軍營等社區活動,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所做的差不多(!)。


柏林-德俄博物館(Deutsch-Russisches Museum Berlin-Karlshorst)

盟軍駐紮西柏林,蘇軍自然在東柏林。由盟軍博物館到德俄博物館(Deutsch-Russisches Museum Berlin-Karlshorst)須乘幾程U-Bahn和S-Bahn,其中一程是S42綫,即柏林環城鐵路(Ringbahn)的逆時針環迴線(S41綫順時針行駛),令人想起東京山手線。德俄博物館的前身是納粹的軍校,蘇軍攻克柏林後進駐這裏,德國亦在此簽署無條件投降書,順理成章,博物館的主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又稱蘇德戰爭,是人類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戰爭。


柏林-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

既然來到柏林東邊,此行必要為四年前的柏林之旅補遺,參觀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東邊畫廊全長一千三百多米,靠近柏林東站(Ostbahnhof)一端無甚足觀,向華沙大街(Warschauer Straße)走,漸見遊人麕集,彷似羅浮宮《蒙娜麗莎》前的人牆,則知到了那幅在歷史教科書常見的壁畫-《Господи! Помоги мне выжить среди этой смертной любви》/《Bruderkuss》。壁畫描繪的是一九七九年,時任蘇共總書記布里茲涅夫(Леонид Брежнев)和德國社會主義統一黨總書記韓歷克(Erich Honecker)在慶祝東德國慶時的擁吻。由於畫作太深入民心,它不但沒有隨大部分柏林圍牆倒下,還在二OO九年翻新過,成為東邊畫廊的鎮店之寶。卻說拍攝這幅畫作不比《蒙娜麗莎》容易,一眾少男少女伺機入鏡,在畫作前裝模作樣,擺出親吻姿勢,前者走,後者來,幾無間斷,我足足瞄準五分鐘才影到其全貌。

柏林-馬克思大街(Karl-Marx-Allee)

日落時份,再乘車到馬克思大街(Karl-Marx-Allee)看看東柏林的蘇維埃式建築。大街原名大法蘭克福街(Große Frankfurter Straße),後易名史太林大街(Stalinallee),是戰後東德政府的旗幟重建項目。走在街上,兩邊的民居建築碩大無比,彷彿身處莫斯科或北京長安街,很自然地東德每年的勞動節和共和國日(Tag der Republik)遊行閱兵都會在大街上舉行。


雖然已經遊玩十二小時,但趁一日票仍然有效,乘車到同事J盛讚的現代建築柏林火車總站(Berlin Hbf)。貴為歐陸頭號強國首都的陸路大門,這座火車站有七座月台、十六條路軌,分列在不同樓層,從頂層S-Bahn月台下望區域列車和U-Bahn月台,極具氣勢。來到火車總站,順道試搭可以「由頭坐到尾」的地鐵U55綫。要「由頭坐到尾」並不難,因為這條線全長只有一點八公里,設火車總站、國會大廈站、勃蘭登堡門站三個站,這三個站聽起來都很重要,但大部分遊客都寧願在地面步行,又或者他們根本不知有這條線。由於乘客疏落,U55綫只使用其中一邊月台,由一名司機駕駛一架列車反覆來回,真無法想像是多麼沉悶。其實這條「雞肋」路線並非本該如此。柏林鐵路綫的命名有其邏輯,例如S25和S26綫是S2綫的分支,S41、S42、S45、S46和S47綫這個系列都是行走於環城鐵路,如是者,U55綫其實是U5綫的計劃延伸部分。四年前來柏林,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en)的地底聯絡線正在施工,四年後的這日,大部分工程圍板已經拆除,預料明年完工,屆時U5綫可直通火車總站至紅色市政廳、博物館島和亞歷山大廣場幾處旅遊熱點,應會頗收旺場。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