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京遊學記(八)馬模

DSCN2349
扭紋柴大廈(Turning Torso)

二月十八日(三)馬模

昨夜參加奧地利籍波斯尼亞裔女同學S在Bisperbjerg宿舍的生日會,宴盡醉罷竟然遺下偌大的背囊,要立即折返取回,為眾人笑,應是季冬天寒衣厚,加上微醺,身輕如燕騎乘回宿也毫不自覺,自己也失笑了。至於要立刻領回,一來不願麻煩人家,二來背囊裏裝着在大學法律圖書館打印的車票,用以今日前往丹京對岸的瑞典第三大城-馬模。前述遊學者遊重於學,之所以經常往「籮拉」(法律圖書館),不是找資料做功課,是用他的打印機,不論黑白全彩,每頁兩毫克朗,比起香港也算相宜,印的當然不是筆記,而是機票車票⋯⋯

馬模為瑞典南疆斯堪尼亞(典Skåne英Scania)州府,該州名顯為「Scandinavia」之詞根,可知是為北歐樞要。馬模、斯州及瑞典南部曾為丹麥王國統治,十七世紀落入新興瑞典王國,兩國在此地周旋多年,終以Øresund奧勒海峽為界,丹麥首都同時成為邊境重鎮。又說馬模丹名Malmø、典名Malmö,憑「O」字加一劃抑兩點,可區分丹麥與瑞典語。

北歐人比較看得開,歷史積怨早已消盡,千禧年,海峽大橋(丹Øresundsbroen、典Öresundsbron)落成,火車汽車通行,成為來往兩國、北歐與歐陸的最快陸路,意義堪比英法海底隧道。朝早在丹京火車總站外上巴士,駛過丹京機場,進入一段海底隧道,出來便飛馳水上,穿越國境,不費廿分鐘功夫便抵岸,直奔馬模火車總站。瑞典巴士公司營運路線,單程票價二十九丹麥克朗或三十九瑞典克朗起,為火車正價四分之一。

剛下車,步往海邊吹吹風,經過上圖的「扭紋柴大廈」,據說啟發自扭動的人體,現為住宅大廈。該樓高一百九十米,座落香港簡直不值一哂,但它仍然是北歐第一高樓,由於附近空曠,大樓更顯高聳特立。走到海邊,大橋在水天之間劃過,可惜季冬寒風依然凜冽,雙手長持相機幾乎凍僵,不便久留。

正如丹麥高靈有高靈堡暨市博物館,馬模亦有馬模堡(Malmöhus)暨市博物館,分為美術、城市、科技與海洋和自然歷史四部。一四三六年,國王Eric of Pomerania下令肇建城堡。是哪國國王呢?Pomerania為波蘭北部海岸,即Eric的家族出身。他是挪威王Eirik III,又是丹麥王Eric VII,又是瑞典王Ericus XIII。這是因為他的養母Margrethe I在一三九七年將三個王國統合成「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聯合王國更覆蓋芬蘭南部、冰島、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可謂空前絕後的統一北歐王國,由於其大部分時間定都哥本哈根,故可以視作丹麥的最大版圖。十六世紀中,擴建高靈堡的丹麥王Christian III將馬模堡建成今日所見文藝復興式樣。經過幾度毀棄,一九三七年城堡重建為博物館,至今為瑞典南部最大者。

DSCN2435
一九一四年波羅的博覽會參展國

科技與海洋博物館適合三歲到八十歲的男兒,因為各式汽車單車舟船甚至潛艇飛機的模型和駕駛艙應有盡有,尤其瑞典是北歐海軍強國,潛艇更宜好好觀摩。展覽有一架塗上瑞典國旗的救護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運送盟軍傷員和集中營倖存者,難免想起瑞典在戰爭中的曖昩立場。瑞典盛產鐵礦,正為急速擴軍的納粹德國所須,所以戰爭初期瑞典以中立國身份為德國提供軍事原料以及水域航行安全,頗類三十年代美國對日本貿易之角色,為不甚光彩的一頁,只是各國經歷戰爭疲憊,只懲首惡德國,脅從不辦,瑞典在大戰中幾無一絲損傷。科技館頂層貫徹北歐博物館共通的好玩精神,有水晶球、飄浮球等示範科學原理。自然博物館的動物標本齊備,同時講述地球生態危機和環境保護之急切。美術館畫作以近代畫和現代攝影尤多,其中一九一四年波羅的博覽會宣傳品亦頗開眼界。當年五月至十月,瑞典丹麥德國俄國全部四個波羅的海國家於馬模舉行博覽會,展示各國最新科技工藝。有趣的是,展覽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中兩個參戰的帝國於戰後灰飛煙滅。另外當時波羅的海沿岸只有四個國家,因為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為沙俄領土,波蘭亦為德俄併吞。其餘市博物館部份則集中講述古堡和城市的歷史,頂樓華麗的大廳和地牢陰森的囹圄之間,精緻的公仔屋流露着百年前的童趣。

這座南瑞典最大綜合博物館票價四十瑞典克朗,學生半價,不消港幣廿文便可善用半日親睹千百年來舟車文物花草鳥獸,可謂馬模之第一名勝。從博物館出來,細雨綿綿,只在老城一帶閒逛,文藝復興式市政廳和市府廣場一間老藥房值得一看,可惜相隔多時,典故已不大記得起。

回程巴士於火車站外停靠,預訂六點抵達,不意他姍姍來遲,夜雨中遇上同路的澳門女生,正徬徨是否錯過了。幸好最後上到車,大概經過一日行程勞累,也沒談上幾句,她在丹京機場下車,大概是繼續其歐洲壯遊,我回到丹京火車站,也懶得踏單車回宿,將單車帶上S-train回去罷了,單車上S-train(近郊通勤線)免費。現在回想實在不必費幾十元專程來回馬模,因為以後還要經過幾次。今日只是四次瑞典行程的第一次。也許因為兒時往宜家傢俬之美好回憶,對瑞典總是心馳神往,想多多親近。

 

丹京遊學記(七)高靈

DSCN2214
高靈堡(Koldinghus)

二月十六日(一)高靈

首次踏出丹京。作交換生的目的是荒廢學業,到埗以來教科書沒看一頁,反而流連各大旅遊網站。同學大多放眼國外,躍躍欲往歐陸大小名城,這我固然也要做的,但一場來到也宜遊覽國內,免得回去後只知有丹京不知有丹麥,況且有時假期一兩日,正宜短途旅行,晝出夜歸,又可省額外宿費。

上丹麥國鐵網站訂票,自行或往各大車站七十一便利店打印,攜票上車備檢即可。廿五歲或以下學生,欲乘火車遍遊丹麥全境者,可買DSB WildCard,憑之可以特價(八十九克朗起)購票,通行丹麥本部,比全部乘客適用的時令特價「橙票」DSB Orange(一百四十九克朗起)更便宜。不過八十九克朗只能買拉櫈位(Klapsæde),坐幾句鐘的話頗不自在。一兩年前,丹麥國鐵曾擬取消拉櫈位,引起全國學生反對。我想,廉宜高效的國內交通是維繫國民感情的紐帶,而學生優惠即國家獎勵學習、體恤青年的政策,於歐西各國莫不如是(後文將提及荷蘭者),而且丹麥國內行走,鐵路仍是主要通途,幸而當局擱置計劃,我這過客也受惠於彼方的學生示威了。

首站是丹麥「大陸」日德蘭半島(丹Jylland、英Jutland)高靈(Kolding)鎮。丹麥語發音頗奇怪,遇「D」、「G」等規矩變化尤多,市名的「d」不發音,故謂高靈而不謂高定。高靈為丹麥交通要衝,北通日德蘭半島大部如奧胡斯、奧爾堡等縣市,東接首都以至瑞典等地,南抵德國及歐洲大陸,所以火車往來頻繁,而所屬縣份人口居全國第七位。

DSCN2286
高靈車站

星期一,歐陸大部分博物館均關門,幸好高靈堡每日開放。城堡肇建於十三世紀,始於一段類似中國明朝土木之變的王位傾軋。十三世紀中葉,Abel of Slesvig繼任為丹麥國王,召正負笈巴黎的兒子Valdemar回國,詎料被科隆大主教截劫,而Abel亦很快死於征途。丹麥無主,群臣舉Abel弟、Valdemar叔Christoffer I為王。Valdemar終由近親籌旗成功贖回,但王位已經旁落了,由於新主不肯讓位,各方妥協之下封於隸屬丹麥王國的石拉威公國(Duke of Schleswig)。此後為爭奪正統,石拉威公國不時挑戰,丹麥王國遂修建高靈堡,鎮守王國南疆。十六世紀,火炮發明,堡壘變得過時,於是Christian III和Christian IV兩任國王將高靈堡改建為行宮,周圍牆堞闢作園圃。此後哥本哈根的首都地位日益鞏固,高靈堡逐漸凋蔽。一八〇八年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西班牙聯軍三萬人駐紮高靈堡,擠迫不堪,但更不堪的是北國的寒冷,聯軍逐焚燒木柴甚至傢俬取暖,而結果似乎可以預知了。古人生火總是釀成火災,城堡破壞殆盡,成為廢墟近二百年,於一九九一年始重建完成。城堡博物館(Museet på Koldinghus)詳述歷史不在話下,其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各年代金銀器傢俬收藏亦非常豐富,但最開我眼界的是城堡的重建工程。城堡絕大部份按最初建築圖稿重修,王室宴會廳禮拜堂等大致恢復,但建築師刻意保留原本殘坦斷壁,不同年代的磚瓦形成斑駁的牆身,部分廳堂廊道以水泥鋼柱現代物料搭建上蓋、便橋、升降機等,置身其間可見新舊構件水乳交融,實為國內外文物修復足式。參觀期間,我總在想重造歷史建築的宜否。高靈堡經歷代營造早非十三世紀原樣,軍事價值亦漸歸於無,又不是位於京畿,王室任其衰敗,至十九世紀初毀於祝融,到底應否重建?目的為何?是為了懷緬輝煌歷史鼓勵愛國抑或發揚地方文物推廣旅遊?環顧歐陸,重建似為風潮,主要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摧毀的建築,像丹麥如此重建二百年前城堡則屬少數。至於中國,兩千年來尤其一九四九年後毀棄的歷史建築何止千萬間,又應否重建之?看見諸如西安華清池、江南四大名樓等有名無實的樣板覺得強行復古純然鬧劇,但參觀城堡看到人家的修理功夫後,則想假如中國異日力圖復興文化,是否應以一九四九(建政)、一九五九(大躍進)或一九六九(文化大革命)年為線,廣集專家重修其後毀壞的建築呢?再者又如日本很多「名城」的主樓天守閣,例如大阪城,均係近世依樣重建的,但是在文史氣氛淡薄的中國施行,是否好心做壞事呢?我想不透。高靈堡門票正價八十克朗,學生半價,參觀趁早。

當日䨙雨霏霏,雲低風冷,鎮內除了城堡也無甚麼看頭。因為訂了特價車票,班次指定,唯有淹留一兩句鐘。在行人購物街的書局看見《丹麥草木大典》(Flora Danica),若非厚重昂貴,真是丹麥頂佳之手信,將來有閒錢宜置一部裝裱書櫃。前年遊學丹麥的好友丁曾於高靈留宿,說鎮外還有現代藝術館和護理學博物館值得一看。如不喜護理學和現代藝術,我亦建議可往附近耶靈鎮看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丹麥「出世紙」,另文載之。

丹京遊學記(六)避禍、嘉士伯

DSCN1965.JPG
國家畫廊樂隊演奏

二月十四日(六)避禍

宿舍地下常有國家畫廊(Statens Museum for Kunst)的廣告,今日天氣不佳,便去看了,當然只是看免費的常設展覽。館藏畫作雕塑約九千件,多由丹麥王室捐贈,以年代地域依次展出,分為「歐洲藝術:一三〇〇-一八〇〇」、「丹麥與北歐藝術:一七五〇-一九〇〇」、「法國藝術:一九〇〇-一九三〇」等部。這裏沒那幅非看不可的名畫,但是藝術史解說頗為明細,對一些模糊的藝術時期名稱溫故知新。看到荷蘭林布蘭畫作時,「忽聞水上琵琶聲」,原來隔壁的肖像室有弦樂和歌唱表演,一群銀髮遊人張椅坐聽,樂人移到那裏,遊人便隨到那裏,反而忘了四壁的畫了。較喜歡丹麥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畫。上文粗淺談過建築的浪漫主義,藝術的浪漫主義亦大抵同源。十九世紀中葉,丹麥屢屢戰敗,國土大幅萎縮,藝術家為鼓舞國人,便多以丹麥國內自然風光為題材,使國人為秀美的家園自豪,所以畫中景物當然好像天堂,寫實便不那麼重要。寫實主義當然是從浪漫主義的反彈,著重描繪當世的人事,毫不隱諱生活的種種哀傷和無奈。寫實主義的畫裏沒有英雄美人,只有真實的社會典型例如工農,甚或臥病在床的老弱婦孺,那雙哀怨空洞的眼看得人出神。

國家畫廊附近是丹京大學自然博物館(Statens Naturhistoriske Museum),丹京大學學生包括交換生免費入場。博物館分成地質部、動物部、植物部及植物園,由於正在擴充,現時館內較為雜亂,展品亦不多,不少只有丹麥語解說。唯一令我會心微笑的是地質部解釋礦石化學,以乒乓球模型模擬原子組合,黏在壁板上,真有舊校中學之風。至於甚麼離子鏈共價鏈范德華鏈,這些丹麥語單字我是認得出的,內容不仗解說也應粗知,只是考試既畢,一切化學常識全數奉還,除了幾個單字,腦中更無痕跡。為免影響市容,新館大部將建於地底,料於兩年後完成。看工程展板猜想是項大手筆,冀發展成北歐首屈一指,不下於倫敦華府等地的自然博物館,則必定重臨。隸屬丹京大學的丹京植物園(Botanisk Have)則每日晨九點至午四點免費開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溫室專門種植蘭花和仙人掌。

未到三點鐘,時間尚早,忽起了往宜家傢俬的念頭。丹京宜家分店位於城北的Gentofte鎮,算不得很大,而且剛好沒有東西要買,純粹當行商場消遣。回宿舍路上周圍都是警員和路障,四處嚴陣,還不曉得發生甚麼要事。回到宿舍見網上各人問候聲不絕,原來下午三時在距宿舍十分鐘步程處發生槍擊,一名伊斯蘭兇徒襲擊瑞典漫畫家主持的講座,丹麥導演起身阻止而遇害,儼然是不久前巴黎查理周刊血案的餘波。兇徒逃逸,全城圍捕,眾人當然在宿舍閉門不出,晚八時左右室友林歸,他亦是茫然不知。翌日新聞說當夜一點左右,兇徒復襲擊校園附近水晶街(Krystalgade)猶太會堂,一名守衛遇害,兇徒亦被警員射殺。原來此事香港新聞亦有報導,親友也許風浪慣見,不怎麼緊張。歐洲伊斯蘭問題方興未艾,右派反對移民政團料將佔優。

DSCN2041
嘉士伯酒廠酒樽收藏

二月十五日(日)嘉士伯

初來貴境迎面那句「That calls for a Carlsberg」豈能忘懷,參觀嘉士伯酒廠只差遲早,今日天色昏暗,便與I和荷蘭同學L遊嘉士伯酒廠。酒廠在市南嘉士伯區Enghave車站附近,其生產工序已經他遷,原址改為博物館。成人票價八十五克朗(約九十五港元),恕無學生優惠。展覽首部是酒廠歷史。嘉士伯酒廠由Jacobsen父子創立,第一代標誌為雙十二角星,類似中國國民黨徽的白日圖案套住又一個白日;第二代標誌為一八八一年起用的卍字,一看就想起德國納粹,所以在三十年代棄用。一九七〇年嘉士伯收購市北另一名牌Tuborg啤酒,成為丹麥獨尊。展覽上層有全世界最大的啤酒樽收藏,凡一萬六千六百。其餘展館有釀酒機器、實驗室,化學以pH值量度酸鹼即始於嘉士伯的實驗室。馬槽和車房毗鄰而設,講述運酒歷史。車房外有銀色小美人魚像,即Carl Jacobsen贈送丹京的美人魚像之倒模。行完展覽,可移玉往酒吧,並憑票享用兩杯冰凍啤酒。有同學嘗言嘉士伯「可能係世界上最難飲嘅啤酒」,時維季冬,寒天飲冷,別有一番風味,且遠涉重洋,家人鞭長莫及,鼓起膽量少酌,居然愛上了這兒時以苦澀拒絕的美飲,以後投身職場要征服的該是紅酒和咖啡了⋯⋯試了普通口味和黑啤,黑啤香濃醇厚,較喜之。酒吧設計時尚高雅,又有餐廳桌球室等,在或許苦悶的冬天很宜在此度過一午。手信舖有售特別版啤酒樽,惟恐歸程行李必定累贅,無餘地帶返香港,只看不買。酒廠外欄杆樹幹貼滿參觀酒廠派發的貼紙,一片深綠色,當初幾名遊人無公德心的行為,竟然成了習俗,亦難得當局容忍不予清理,蔚為風景。我想,如果香港每逢周三周六賣旗,甚麼公益金仁濟仁愛、油尖旺街坊聯誼會天水圍婦女互助社的貼紙貼滿星羅棋布的行人天橋,那可真是怪趣!晚飯席上,同學討論昨夜的槍擊案。

  • 十一月十三日後記:文章發表當夜,法國巴黎發生歷來最嚴重恐怖襲擊,逾百二十人死,特此誌哀。

丹京遊學記(五)國會、尼古拉、市博物館

DSCN1353.JPG
克里斯汀堡丹麥國會

二月十日(二)國會

課後迎新活動繼續,傍晚參觀國會(Folketinget)Christiansborg Slot(見二月五日日記)。丹麥很多地名是腓特烈Frederik或克里斯汀Christian。丹京有上文的Frederiksberg宮、Christiania實驗區、Christianshavn區,市郊有號全國最美的城堡Frederiksborg城堡,丹麥大陸(Jutland/Jylland)有Frederikshavn大港,不勝枚舉,以後將陸續去談。這是由於丹麥王室傳統,男兒通常以腓特烈或克里斯汀梅花間竹冠名,所以丹麥國王已經數到腓特烈九世和克里斯汀十世,現任女王瑪嘉烈二世的太子又是叫腓特烈⋯⋯堂堂王室起名比尋常百姓家還要輕鬆。由這幾個名也可看出丹麥文與德文造字方法相似,頗有淵源。Christiansborg為國會大樓,故傳媒亦慣以之為國會代稱,正如以國會山莊「Capitol」稱美國國會,波旁宮「Palais Bourbon」稱法國眾議院。

參觀國會十分難得,我等交換生也來得很齊,幾十人分成兩組,我組由國會第三大黨丹麥人黨(Dansk Folkeparti)議員帶領,另一組由執政黨社會民主黨(Dansk Socialdemokraterne)議員為之。本屆國會一百七十九席,其中一百七十五席由丹麥本土選出,兩席由法羅群島,兩席由格陵蘭選出。法羅群島與格陵蘭幾乎完全自治,其代表選入丹麥國會純係主權之體現,類似倫敦國會的蘇格蘭議員。國會收藏一八四九年著成的丹麥首本憲法,顯係一八四八年全歐廣泛民主革命的成果。大樓本身甚為堂皇隆重,有大大小小會議廳辦公室供各黨派議員使用。導覽尾聲,兩組會合在不設宴會的宴會廳,聽兩位議員簡介丹麥政制。議員說話當然了得,可惜當日早起,至夜八時呵欠連連,他們說甚麼,我也無力搭理。國會參觀後,又是例牌的酒吧聚會,西人總是樂此不疲,而我付了迎新活動費用,當然也去湊湊熱鬧,飲過三兩杯啤酒,倦意也消了一點。順帶一提,丹麥語國會稱Folketinget,以德文拆字方法解讀,即Folke之Things,人民之物事也。至於中國國會人民代表大會,則是干卿之底事也。

後話:今年大選,丹麥人黨得票兩成,得席三十七,躍升國會第二大黨;社會民主黨得票兩成六,得席四十七,仍為國會第一大黨,但不足組成執政聯盟,原首相Helle Thorning-Schmidt(丹麥首位女首相)為大選失利請辭。國會第三大黨自由黨(Venstre)黨𣁽Lars Løkke Rasmussen接任。

二月十二日(四)尼古拉

與米和尼古拉午敘。前文已述,米在首三日接應初到貴境的我,尼古拉是她的男朋友,亦是本應負責接應的法律系學生。在丹麥第十二日,起居大致安頓,當然用不着他為我張羅甚麼了,但是認識多一位俊朗的朋友也很好。在校園附近食墨西哥飯卷,份量不很大,已索價八十幾元,他們還堅持請我,只好連連道謝。飯後隨便在校園(即市區)走走,向我介紹買衫的地方。我想,難怪他們衣著如此光鮮脫俗,我這香港窮書生,只知買連鎖集團大量生產的淨色衫,身材樣貌欠奉,看着便覺沉悶,嘖嘖。

DSCN1941
市政廳地下停車場

二月十三日(五)市博物館

星期五,市南的丹京博物館(Københavns Museum)免費入場,踏單車去了。以城市歷史為題的博物館於各國普遍,佼佼者倫敦博物館,近者上海博物館、澳門博物館等,至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尤其那個常設展覽「香港故事」如何,則見仁見智啦,我上次去看已是十一年前,中一西史科功課強制去的,現在有無改進,我倒無從判斷。丹京博物館建築前身是王家丹京槍會,二百年前玩得起槍的也是非富則貴,所以博物館等於繼承了一座華貴的會所,裝潢幾近王宮。現在的展品當然是關於丹京八百年發展史的文物,例如地圖、車票,始知原來丹京以前有電車行走,後來全部拆除改成單車徑。雖然市民都樂於踏單車出入,但電車畢竟是歐洲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拆了還是很可惜。北歐的博物館很照料兒童,兒童未必喜歡讀展板文字,則可以上頂樓用樂高模型砌建自己的城鎮,我看着有些也砌得很美,甚至由博物館以玻璃櫃收藏展示。雖然兒時不玩樂高,一場來到還是起了一點童趣把弄起來。

折返市中心,時間尚早,進了市政廳參觀。除了教堂,市政廳往往是一座城市中最華麗的公共建築,而丹京久為一國之都,市政廳當然十分架勢。不過建築所以能夠架勢,多係以前那棟不甚架勢的毀壞了。前述Christiansborg城堡兩度焚毀,今宏偉者是第三代,該兩場大火自然波及市政廳,所以今日金碧輝煌的市政廳亦係第三代,屬丹麥浪漫主義建築。丹麥浪漫主義不是男女之間的羅曼蒂克,似乎與民族主義更有關連。丹麥是北歐史上第一代強國,疆域遍及整個斯堪的那維亞,其後被瑞典逐出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剩今日四座主島,一八六四年對普魯士戰爭失利,割讓Schleswig-Holstein地區,國土縮小三分之一。這對一個民族國家當然是極大的挫敗,知識份子為了恢復國人志氣,就要找些歷史材料發揚光大,以求證明自己也是個不差的民族,在建築上,他們試圖從古蹟梳理(甚或建構)出一套傳統,基於這套傳統設計當代建築,這就是所謂民族浪漫主義建築,近於但異於純粹復古建築。當然,上述乃出自一名美術史門外漢的膚淺理解,歡迎指正。不過想回來,浪漫主義是本乎對群體歷史文化的神話式聯想,愛情則是基於對與異性(或同性)共同生活乃至交合的童話式幻想,似乎兩者就不是差很遠。

市政廳中庭十分寬廣,中間有專題展板介紹丹京交通發展,其實丹京博物館以前就設在這裏,後來展覽逐漸擴充才遷往現址。中庭四周懸掛丹麥燕尾旗,即在方形旗的右方裁走一三角形,丹麥國旗法規定,這種燕尾旗只可用於公共建築,例如市政廳、大學、王宮,平民則可自由使用普通的方形旗。丹麥國旗號稱世上最古老,源於八百年前,這面紅底白十字旗深受國民喜愛,所以他們不但會揮動國旗接機,甚至在生日蛋糕上也愛插上幾支。噫,實在國情不同,人家的旗與近代暴烈革命無關,而且紅噹噹有貴氣,當然適用於喜慶場合,至於中國,無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抑或中華民國,都說國旗的紅底是烈士的鮮血,想想插支五星紅旗在生日蛋糕上⋯⋯大概連平時看見國旗會停低致敬的人也做不出。市政廳自然是市府辦公廳,我在大樓內四處走動毫無障礙,甚至在人家辦公室門口拍照遊蕩,他們也視若無睹,不加阻攔,令人舒暢。這大概是人家民主政體為政開明的表現。華人地區總將官府建得庭院深深,到處設防,更不准拍照恐防洩密般的。建築與政治之息息相關,明白不過。

市府有地底停車場,準確而言是停「單車」場。丹京實在無愧單車之都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