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畢業旅行(十)加里寧格勒

DSCN7750
加里寧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

六月廿八日(日)旦澤-加里寧格勒

旦澤下起大雨,馬路變成湍流。在火車站旁停車坪苦候多時,訂好了的Ecoline巴士始終不見,不勝徬徨,好在有德國乘客說我來對了車站,只是巴士遲到罷,似乎他們也曾受此害。苟非執著於事前規劃,早知應該即場買俄國公司的巴士車票,更便宜且能隨時出發。終於,巴士遲來足足一小時,唯有自慰遲到好過無到,事關餘下行程緊湊,不容一節有失。車上有免費熱飲,來個密密斟,五六小時車程,飲了四杯朱古力。

俄國既非歐盟亦非神根國家,波俄之間自有關卡。波蘭關員能俄語而不會英語,見我是車上唯一亞洲人,語帶不善問我知否波俄之間須出入境,以如此嚴厲態度問如此幼稚問題,我本應一笑置之,惟一時緊張語塞,平白吃了她個下馬威。最終她也在護照蓋上出境章。至俄國一方,關員自然只識俄語,今次淡定一點,粗能應付,大概答上旅行目的(不就是旅行囉!)、逗留時間、之後目的地等。她也乖乖蓋上入境章。繼二O一四年後再遊俄羅斯。

DSCN7699

加里寧格勒是俄國飛地,夾處波蘭立陶宛之間,瀕臨波羅的海,其前身哥尼斯堡(Königsberg)是傳統上日耳曼人的地方。上文旦澤篇提到波蘭走廊隔開德國本部及其東普魯士行省,哥尼斯堡即東普魯士首府。一九四五年德國戰敗,盟國宣布普魯士永久解散,東普魯士三分之二劃入波蘭,其餘連同哥尼斯堡劃入蘇聯,建加里寧格勒州。「加里寧格勒」俄語意謂加里寧之城,加里寧是一九四六年逝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相當於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而當時蘇聯並無國家主席之設,故加里寧是名義上蘇聯元首,但其名聲被實際領袖史太林完全蓋過。冷戰時代加里寧格勒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總部,一如海參崴是蘇聯太平洋艦隊總部,嚴禁外人進入。一九九O年,蘇聯解體,原加盟共和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相繼獨立,隔開加里寧格勒州和俄羅斯本部,形成飛地。近年俄國與北約和歐盟關係緊張,俄軍遂不時在加里寧格勒及其水域耀武揚威,偶而侵擾瑞典芬蘭軍民,使人不勝其煩。

DSCN7648
地穴博物館(Музей «Бункер»)

到加里寧格勒巴士站,欲購後日往立陶宛車票,站窗明明貼着VISA標誌,實則只收現金,恰逢星期日所有銀行休息,行到市區商場才找到尚營業的找換店,卻撞正午休,唯有先往旅館,偏偏老闆又外出了,極之敗興,只好死死氣拖着行李返市區遊覽。時候不早,只參觀了地穴博物館,又稱哥尼斯堡戰役博物館。地穴深藏地底七米,長四十二米,寬十五米,置廿一間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當地納粹指揮部,直至一九四五年被蘇軍攻破,主將在地穴簽降書為止。除博物館必備的展板、照明和設施,地穴大體保持當年面貌。哥尼斯堡戰役是蘇軍東普魯士反攻之一部,德軍自知敗亡在即,展開漢尼拔行動以海路拯救德國軍民回國,其中滿載平民的運輸艦Wilhelm Gustloff被蘇軍誤認為軍艦以魚雷擊沉,死亡數字不一,有謂五千、七千或九千,為史上最大船難。

六月廿九日(一)加里寧格勒

DSCN7773
勃蘭登堡門(Бранденбургские ворота)

哥尼斯堡大多毀於戰火,重建後的加里寧格勒與其他蘇聯城市無異,市內只剩幾座東普魯士時期城門,例如國王門(Королевские ворота)、玫瑰園門(Росгартенские ворота)和勃蘭登堡門,其中只有靠近火車站的勃蘭登堡門尚有交通功能。

DSCN7727
加里寧格勒州立琥珀博物館(Калининградский областной музей янтаря)

 

 

 

 

玫瑰園門旁有加里寧格勒州立琥珀博物館是全俄羅斯獨家,館址前身是堡壘,由於佔地較大,加里寧格勒的琥珀博物館館藏較旦澤豐富,教育作用亦較大-自然科學部分介琥珀之形成、種類;歷史部分展出各地琥珀珍品。睽違瑞典戰艦華沙號真身兩月,在琥珀博物館有其琥珀製成之模型,連迎風飄揚的旗幟均以削薄琥珀雕成,巧奪天工。

歷史藝術博物館(Калининградский областной историко-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музей)前身是德國哥尼斯堡市劇院,哥尼斯堡交響樂團不時在一千六百座大廳演奏。劇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創,至一九九九一年才重建成博物館。博物館可謂十分俄式,一開始總是自然地理,介紹氣候物種和展出動物標本,然後考古部陳列上古陶具禮器,接着歷史部一躍便到蘇聯衛國戰爭,彷彿納粹入侵前的歷史都是子虛烏有,最後講述蘇聯和俄羅斯政府如何重建城市。遠在中國邊界的海蘭泡博物館也是這個模樣。

東普魯士時期的哥尼斯堡大教堂(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 Кёнигсберга)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軍空襲,直至一九九二年蘇聯解體後方重建。大教堂磚造哥德式,須收入場費故不入,據知現在的教堂內路德新教與俄國東正教聖壇分庭抗禮。至於康德之墓座落教堂東北角外牆,可隨時憑弔。康德曾於教堂旁原有的大學任教,死後安葬教堂,一九二四年康德逝世二百周年,後人重整墓穴移葬今處。

加里寧格勒高樓不多,故當地人所稱的「怪獸屋」十分顯眼。蘇維埃屋(Дом Советов)的原址是哥尼斯堡城堡(Königsberger Schloss),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和威廉一世加冕處,曾以其壯麗和歷史地位見錄於大英百科全書,後來闢建普魯士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收納不少從俄國奪走的戰利品藝術品,包括部分自聖彼得堡卸載、今已佚失的琥珀廳。偌大城堡自難免於空襲砲轟,戰後蘇俄當然無意重建這座普魯士輝煌時代的象徵,城堡殘跡在一九六八年被蘇共總書記布里茲涅夫下令拆毀。布里茲涅夫掌政的十多年稱為蘇聯的停滯時期,除了軍事科技重工業,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崩壞,這亦反映在蘇維埃屋的建築風格上。共產政府最擅長興建豆腐渣工程,原擬用作行政大樓的蘇維埃屋因地基不穩而沉降,當地人謔稱是普魯士人的報復。二OO五年加里寧格勒建置六十周年兼哥尼斯堡建城七百五十周年,時任(兼現任)總統普京大駕光臨,當局即將大樓外牆粉刷一新並裝上窗戶,而內部空空如也,料普京也識趣沒有要求參觀大樓。蘇維埃屋存廢已討論多時,可嘆重修故壘的阻力除了財政和技術原因,恐怕還有政治。戰爭已經過去七十年,很多德國名城已盡力恢復舊觀,而哥尼斯堡落入俄國手中,斯人獨憔悴矣。

夜返車站,用完剩下盧布,乘通宵過境巴士往立陶宛。三次遊俄,首次乘西伯利亞鐵路為時最長,當時一港元只兌得四又半盧布;今次在加里寧格勒只匆匆一日,一港元兌得七盧布;下次在俄遠東(見內外滿洲之旅系列),一港元兌八又半盧布,可謂「早去早享受,遲去平幾嚿」。總言之,加里寧格勒市區只剩幾處古跡,其餘市里盡是蘇俄樣式,遊覽一日已足。至於與立陶宛接壤的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庫斯沙嘴(Куршская коса/Kuršių nerija),則不在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