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畢業旅行(九)旦澤

DSCN7244
旦澤長街(Dlugi Targ)

六月廿五日(四)漢堡-旦澤

數歐遊半載,不計丹麥,瑞典德國各去過三次(轉機不計),皆因近在毗鄰,波蘭去了兩次,亦屬例外,則完全出於其豐富人文勝蹟。今次來到的波蘭波羅的海城市叫「格但斯克」(Gdańsk),但是本文會稱其德文本名「旦澤」(Danzig),純係愛其漢譯,實則是很政治不正確的,事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由納粹德國入侵這裏爆發。眾所周知,納粹掌政初年運氣奇佳,胃口漸大,便在「旦澤走廊」(又稱「波蘭走廊」)做文章。

由於地理位置重要,幾百年來,旦澤一直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所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其國土依然涵蓋今波蘭西域至俄加里寧格勒州(見丹京遊學記波蘭上篇)。根據一九一九年凡爾賽和約,德國須割讓予波蘭一塊僅寬四十公里的狹長領土,使波蘭本部與其波羅的海港口格但斯克相連。當時旦澤市內多是德國人,而旦澤市外鄉鎮則多波蘭人,於是國際聯盟宣布旦澤為自由市,主權屬於波蘭,容許德國人有限度自治。可是這樣一來,波蘭走廊便隔開了德國本部及其東普魯士州了,這使德國人深深不忿。一九三三年,希特拉假意與波蘭修好,簽訂德波互不侵犯條約,先集中精力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九三九年,德國要求在波蘭走廊上建跨境公路連接德國本部與東普魯士,遭波蘭拒絕,九月一日,德軍炮擊旦澤西盤半島,發動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於焉爆發。一九四五年德國再度戰敗,淪為廢墟的旦澤回歸波蘭,改稱「格但斯克」。戰後東歐領土劇變導致大規模強制人口遷移,世居旦澤的多數德國人遭遣送德國,取而代之的是從烏克蘭利維科夫逐出的波蘭人,他們努力重建華沙和旦澤等地,使之不減舊觀。旅館就在舊城牆邊,入宿後補眠一會,夜十一點四處拍攝,一切恬靜而華美。

六月廿六日(五)托倫

因為波蘭巴士(PolskiBus)車費太廉,慕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名,南下托倫(Toruń)古鎮作一日遊。托倫在一二三三年由日耳曼人的條頓騎士團建立,時稱湯城(Thorn),一二八O年加入日耳曼人主導的漢薩同盟,地位逐漸顯赫。一四六六年波蘭立陶宛聯盟擊敗條頓騎士團佔領該地;十八世紀末波蘭瓜分,托倫劃歸普魯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劃回重新獨立的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被德國佔領,戰後回歸波蘭。戰時波蘭各地所受破壞不一,如華沙幾近全毀,克拉科夫和此地大致得免,由此托倫面貌是其本來模樣,兼具日耳曼與波蘭特色。日耳曼特色顯現於褐紅山牆磚樓和哥德式堡壘,波蘭特色則見於其醒目市政廳鐘樓,類似烏克蘭利維科夫者,可知波蘭立陶宛強盛時期領土廣大。

DSCN7339
薑餅博物館(Muzeum Piernika)

托倫聞名者有二,曰哥白尼,曰薑餅。哥白尼日心說小學已經讀過,也覺參訪故居也學不到新事物,便只去了薑餅博物館。薑餅館票價波幣五元,若多付波幣兩元更可親自整餅,可惜整餅工作坊以波蘭語進行,變相謝絕大部分外國人。展覽本身不過不失,陳設最原始的製餅工具以至現代大規模生產機械,還布置了一條十九世紀波蘭商街,俾遊人一窺當時薑餅店、藥舖、茶檔的風貌。

近黃昏,登市政廳鐘樓,塔頂有獨行女士託我為其拍照一幀,順便問我是否華人,對答數句,始知彼在又一城大學任教商科,此次來德國出席學術會議,但由於早已遊遍德國,故不離隊獨行,來波蘭玩兩星期,復聞托倫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便從華沙來住兩日,恰廉價旅館爆滿,只能租住酒店。我們一同下樓,到了一間露天餐廳坐坐,她又說行程將結束,兌了太多波蘭錢,又不欲兌回歐羅損失差價,故擬盡量花光,點個體面晚餐。嘿!倒是個好理由,不愧是大學商科講師。至於我的波蘭錢不多不少,應夠明日開銷,因要乘車返旦澤,便沒有點菜,坐談一會就此別過。

六月廿七日(六)旦澤

導賞團開始前,到一八九六年落成的中央市集(Hala Targowa w Gdańsku)逛逛,那裏至今仍是旦澤市民的熱門買餸地方,肉檔前大排長龍。

免費導賞團遊走老城,從金門(Zlota Brama)至綠門(Zielona Brama)的長街是全城中軸,長街盡頭有支華氏溫度計,紀念在此出生的科學家華能諧(Daniel Fahrenheit)。城中還有號稱世上最大磚造教堂聖瑪莉大教堂,運河側有世上最大的中古時期吊臂,當時的苦力胼手胝足以人力吊運貨物,維持漢薩同盟乃至北歐的貨如輪轉。導賞團氣氛後段變得沉重,因為導遊講述當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劫難和之後的共產時期。理所當然,導賞團在掀起東歐劇變浪潮(「蘇東波」)的旦澤造船廠作結。

戰後的波蘭人民共和國屬華沙集團一員,相比其他共產政權已經溫和一些,但是波蘭工人十分團結,某地發起罷工往往一呼百應,一九五六年在波茲南、一九七O年在旦澤便如是,其中七O年軍警彈壓罷工造成傷亡,共產政府事後在旦澤列寧造船廠外搭建十字架雕塑安撫工人。一九八O年,一名機車女駕駛員遭無理解僱,工潮再起,工人華里沙(Lech Wałęsa)組織團結工會(Solidarność)主張公民抗命,被視為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共產)黨外政治組織,激起全國響應,國內三分之一工人,多達一千萬人參與。共產政府左支右絀,委曲承認團結工會為合法勞工組織。雖然隨後軍政首腦雅魯澤斯基(Wojciech Witold Jaruzelski)一度反悔,頒布戒嚴並大肆搜捕團結工會華里沙等人,但是民情已經浩浩蕩蕩,加上蘇共新任總書記戈巴卓夫不願介入東歐政治進程,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下,波蘭舉行選舉,團結工會掌政,一九九O年華里沙當選首任波蘭共和國總統,波蘭結束共產統治。列寧造船廠已經人去樓空,原址建了歐洲團結運動中心(Europejskie Centrum Solidarności)和博物館,展覽內容豐富,其中陳列軍警鎮壓工運時所用警車、盾牌、拘押室,ViuTV《跟着矛盾去旅行》中梁國雄和曾鈺成也曾到訪此地。忽想將來香港或可師法設博物館紀念二O一四年雨傘運動。

中古時期的旦澤港,琥珀交易亦為大宗。四千萬年前北歐有大片松林,松樹樹脂受地熱地力變成化石,即為琥珀,貴在晶瑩剔透和瑪瑙色澤。樹脂有時漿住昆蟲,更添收藏鑑賞價值。今波羅的海東南沿岸盛產琥珀,故該區國家如波蘭、俄國、立陶宛均設琥珀博物館介紹兼售賣這種天然寶石。只是不知緣何,旦澤的琥珀博物館(Muzeum Bursztynu)與中古酷刑博物館(Odział Muzeum Historycznego Miasta Gdańska)一同建於舊監獄和酷刑室,是否在警示世人錢財如囚籠,富貴易招禍?

完成第二度波蘭旅行,十分滿足。雖然歷史多舛,疆界變遷頻仍,今日的波蘭國土依然頗大,接近毗鄰的德國,而風光殊異,物價宜人,希望日後再來。至於今次路線關係,翌日要乘車去俄羅斯了。至於讀者心想,波蘭和俄國不是相去甚遠,還隔着個白俄羅斯嗎(會這樣想的讀者很聰明,認識白俄羅斯這個國家)?誠邀緊貼《東歐畢業旅行》系列,下篇自有分曉。當然,如果看過方東昇主持的《世界零距離3》,我這個關子就賣不上了。